論壇一:【復健諮商,與專業價值】
復健諮商,是專業嗎?
復健諮商在職涯發展中究竟扮演什麼角色?
【日期】 3/15(六) 10:00-11:30
【講師】 廖佩雯 中高齡職再專員
【報名截止】03/12(三)
【上課地點】線上 Teams
論壇二:【聊得下去嗎?】--身心障礙者諮商實務分享
講師:孫文菊 諮商心理師
日期:2025.05.24
此次論壇活動,文菊心理師分享了與身心障礙者進行諮商的實務經驗,帶我們看見那些常被忽略的情緒角落與深層需求。
與身心障礙者晤談,並不只是談疾病、障礙限制,更多時候,我們需要學會「真的聽」,而不是急著回應或解釋。聆聽,是一種願意與對方共處的姿態;不批判,則是創造出安全空間的起點。論壇中也提到,外在的「傷」往往不是真的痛點,內在那份「有沒有被重視」的脆弱,才是真正困住他們的地方。
此外,在面對不善用語言直接表達的個案時,表達性藝術媒材成為溝通的橋梁——一張畫紙、幾支蠟筆,讓情緒得以流動,讓說不出口的經驗有了出口。
真正有效的諮商工作,往往不只是在晤談室內完成。透過跨系統的合作(如教育端、醫療端、就業端),心理師成為橋梁,協助個案在生活的各個場域中被理解、被支持。
我們常以為「聊得下去」的關鍵是技巧,但真正的關鍵,或許是我們是否願意放下專業的姿態,帶著人與人之間最基本的尊重與好奇,進入個案的世界。
論壇三【走出校園,然後呢?】談大專身心障礙學生生涯探索經驗
講師:周佳慧 彰師大資源教室輔導人員
日期:2025.07.19
本次論壇由周佳慧輔導人員分享,深入剖析大專階段身心障礙學生在生涯探索上的挑戰與可能的支持路徑。簡報內容從資源教室的輔導實務出發,說明這些學生常面臨「尚未準備好就離開校園」的困境——無論是求職技巧、生活自理能力,抑或是對未來職涯的想像與規劃,都有明顯落差。
為了因應這些需求,簡報提出一系列有系統的支持措施,包括個別化支持計畫(ISP)、職能探索、實習與工讀經驗的設計與連結,並強調「以終為始」的轉銜思維,以及從「陪伴」走向「共創」的關係建立。實務中,像是六號夢想咖啡行動車、園藝療癒活動、體驗教育等團體方案,則是協助學生發掘自我優勢、增能賦權的生動實例。
其中幾個案例分享令人印象深刻,不同障礙別的學生,在職涯探索中展現出不一樣的困難與潛力。無論是視障生追尋教學夢想,或是身障生突破對科系的陌生與障礙的限制,都體現了「有支持就有可能」。
身心障礙學生的生涯探索,不該只發生在畢業前的短短幾個月,而是一段需要長期陪伴、反覆調整、與個人特質緊密結合的歷程。資源教室、輔導人員、職重專業工作者、甚至未來的雇主,都應是一張支持網絡。唯有看見每一位學生的多元潛能與獨特節奏,社會才真正邁向共融與友善的未來。